暑病亦然,比之温病,犹加热也,治宜加减小柴胡汤。仲景根据此诸条,发明黄胆于《金匮》门,复发明发黄于《伤寒论》。
阳明病,下之,其外有热,手足温者,不结胸,心中懊,饥不能食,但头汗出,栀子豉汤。曰∶此非冬时所受之寒,乃冒非时暴寒之气耳。
汗下不同。 且人之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在人身中,藏而不见者。
抵当汤主之。 但见一症便是,不必悉具。
薛新甫有泻青丸、异攻散、六味丸、逍遥散、四物、归脾、三乙承气,家秘用舒筋汤等,此皆内伤痉病,分别虚实补泻,而非外感六淫致痉之条也。兼见呕吐者,加竹茹、藿香;气逆阻滞者,加枳壳、浓朴。
然发热呕吐,尚非承气症,故用大柴胡汤。 海藏云∶伤寒传至五六日,渐变神昏不语,或睡中自语,目赤神焦,稀粥与之则咽,不与则不思,此言热邪内传手少阴心经,心火上薰于肺,则神识昏迷,若脉浮数,热在小肠,用导赤散;脉细数,热在心经,宜泻心汤;若浮沉皆数,两经皆热,导赤各半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