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六经分症,皆兼伤寒、杂病也明矣。七日表解后,复过一候,而五脏元气始充,故十二日精神慧爽而愈。
则知诸经外症之虚者,咸得同太阳未解之治法。若谓用此以生津液,则非渗泄之味所长也。
营行脉中,卫行脉外,复发其汗,营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世之补《伤寒》者百余家,究其所作,不出二义∶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,犹公、谷说《春秋》也;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,犹韩婴说《诗》而为《外传》也。
寒热往来,病情见于外;苦、喜、不欲,病情得于内。一、是编以症为主,故汇集六经诸论,各以类从。
然除头痛发热、恶寒恶风及鼻鸣干呕外,有一件不合桂枝者,即不得以自汗出为主张矣。此虚则补母之法,又五行承制之妙理也。
而精义又在啜热稀粥,盖谷气内充,则外邪不复入,余邪不复留。肾主五液,入心为汗,少阴受病,液不上升,所以阴不得有汗。